核农学事业部致力于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核辐射诱变育种、农产品辐照加工及同位素示踪等核心手段,解决农业重大科学问题与产业需求,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质量提升。作为国内核农学研究的先行者,事业部依托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辐照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汇聚植物航天与辐射诱变育种、辐射生物学、同位素技术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构建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科技体系。
植物航天与辐射诱变育种团队综合运用物理诱变(空间环境/人工辐射)、杂交及生物技术等手段创制遗传变异,致力于培育植物新种质与新品种。团队在小麦育种领域成效尤为显著,“十四五”以来已成功育成8个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在南阳、驻马店等地屡创高产纪录,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供了核心品种支撑与关键技术示范。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5000万亩,增产逾9亿公斤,产生经济效益超18亿元,有力践行了国家“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团队在观赏植物育种方面同样成果丰硕,迄今共培育月季新品种9个、菊花新品种14个;累计获得国家及省级审定的小麦品种达18个;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与植物新品种权7项。科研项目方面,团队主持或参与了包括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专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Disease》、《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核农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农产品及食品辐照保鲜与加工团队利用辐照技术(γ射线、电子束或X射线)解决农产品储运中的发芽、虫害、霉变问题,并消减毒素、农兽药残留及致病微生物。团队聚焦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开展辐照抑制发芽(如大蒜)、害虫防控(含磷化氢抗性害虫)、杀菌(如香辛料)及有害物质降解(如真菌毒素)研究。率先攻克大蒜、马铃薯发芽变质难题,制定国家标准GB/T 18527.2-2001;脱水蔬菜及香辛料杀菌技术被全国60%以上企业采用;突破磷化氢抗性害虫防治瓶颈;研发有害物质降解技术保障食用安全。团队累计取得科研成果近5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核农学事业部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效益显著,为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及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未来将持续聚焦核农学前沿,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