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河南日报省科学院精准定位谋划“十三五” 立足全省发展大局 发挥创新骨干作用

时间:2016-01-31 浏览量:

 《河南日报》,1月27日,头版

□本报记者 尹江勇 本报通讯员 陈峡忠
科学谋划“十三五”,抢抓机遇促发展。
河南省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骨干力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深感使命和责任重大。近日,省科学院召开2016年工作会议,立足大局,精准定位,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会议工作报告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省长谢伏瞻、副省长徐济超相继批示,勉励省科学院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开放创新步伐,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促发展
“‘十三五’是我国、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省科学院院长童孟进告诉记者,“从总体上看,我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数十年积淀铸就厚积薄发,为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处于必须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口,需要全院上下主动布势,科学谋划‘十三五’。”
省科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中科院河南分院,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院有10多个研究所、1000多人,集中了全省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大部分力量,为当时的河南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从改革开放伊始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院获得12项国家级成果奖,是推动全省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在历次改革中,省科学院定位和发展方向几经调整,给全院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2015年8月,省科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履新后,深入院系统单位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研,对全院“十三五”发展进行谋划布局,为形成年度工作报告做了充分准备。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姜俊介绍:“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我们先后多次征求院系统各单位负责人、专家、青年博士、科研管理骨干和省直有关厅局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向省政府领导作了汇报。”
省长谢伏瞻对这份报告欣然批示:“省科学院作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骨干力量,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希望省科学院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开放创新步伐,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争取中国科学院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弥补我省创新短板,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副省长徐济超在批示中指出:省委省政府对省科学院的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希望省科学院紧紧围绕创新创业,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开放创新,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建设“四个河南”作出更大贡献。
省长谢伏瞻、副省长徐济超对省科学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省科学院广大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接到批示精神后,省科学院立即召开了院党委会进行传达学习和讨论,并要求院系统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一定要将批示精神作为“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全院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基本遵循,围绕院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批示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抢抓机遇,务实重干,拼搏进取,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厘清思路,科学谋划“十三五”
如何抢抓时代机遇,实现全院跨越发展?省科学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主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多出成果、多聚人才、多做贡献,实现科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两个定位:河南创新体系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科技智库。
实施三大战略:创新立院、人才强院、产业兴院。
实现四个对接:实现科技同经济发展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科技需求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打造四个平台: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研究实验平台,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纳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发挥五个作用:一是河南科技创新的骨干引领作用,围绕产业战略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打造河南省创新人才高地。三是支持“双创”的服务作用,为河南各类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四是科技型企业孵化作用,研究实施院“双创”、“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各类创新人才,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发展具有院所特色的科技产业,加速创新成果辐射带动。五是科技智库作用,紧盯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战略问题,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抓好六项举措:一是坚持深化改革。紧紧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推进全院16个创新单元的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凝练优势研究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和我省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确定学科布局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在河南重大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领域保持研发优势。三是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经营人才、科技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全院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四是做实做强科高集团。将科高集团打造成为集研发、科技产业、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投融资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科技集团,成为各个创新单元共用共享的品牌。五是坚持开放办院。深化与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开放创新水平。六是坚持依法治院,认真执行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依法治院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科技政策,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
突出重点,谋篇布局谱新章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省科学院2016年工作报告提出,全院将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多出成果、多聚人才、多做贡献,实现科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开放创新步伐,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产业兴院、开放办院、依法治院”的“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围绕需求,发挥优势,不断增强服务支撑能力。加强与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接,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围绕建设创新型河南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建设具有研究院所特色的“双创”平台,主动服务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模式和途径,以多种形式走进企业,推动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参与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突出重点,注重特色,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创新型河南建设的科技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若干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承担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研计划项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创新平台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跟踪管理,创造若干项对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有重要作用和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面向市场,强力转化,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出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意见,支持劳动、知识、技术、成果、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移转化率先致富。增加河南科高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使之成为集研发、成果转化、科技产业、投资融资、资本运营于一体的技术企业。发挥省科学院和科高集团的品牌优势,开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招聘程序,实行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对急需的领军人才或特需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探索实行“事业编制人员+流动编制人员+人事代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针对科技创新、科技经营和科技管理三支人才队伍,科学合理设岗,研究制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类管理办法,完善绩效考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各类人才创新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全面落实省、院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
——互利共赢,开放创新,着力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务实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积极争取中科院在豫设立研发机构。搞好服务协调,支持河南省中科院转移转化中心各项工作更加务实高效开展,推动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向河南转移转化。认真落实与省内相关地市、高校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院企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服务。继续保持和巩固已有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参加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
——深化改革,落实政策,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围绕理顺体制机制,积极配合省直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全院改革的建议。对院系统单位实施分类管理,实现特色发展。加强院所两级学术(技术)委员会建设,提高一线专家学者和院外委员的比例。建设服务型机关,实现科技管理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有关科技政策。
——强基固本,依法治院,努力构建和谐院所。认真贯彻落实“4+2”党建制度体系建设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院,认真执行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依法治院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和谐院所建设,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全院职工共享发展成果。